1.《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萨拉热窝,今天波黑的首都,二战时期的南斯拉夫抵抗法西斯的缩影,可惜南斯拉夫已经解体,那个白鸽飞过广场的镜头,是我儿时最深刻的回忆之一,每一步都是死路,但瓦尔特总能把它走成活路。经典的敌后斗争电影,这种译制片就得看老配音版才够味,《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表现了二战时期萨拉热窝的反抗斗争,正如德国军官最后所说,这个城市就是瓦尔特,到处都是反抗者。
2.《桥》
近半个世纪前的电影,经典的南斯拉夫二战风格,还加入了悬疑与谍战元素让人很惊喜,影片通过混入队伍的间谍和工程师作为知识分子的疏离到转变为主要内容。被演员的认真劲儿可爱到了,《桥》既保留了战争片应有的热血和激烈,也不失哀伤又美丽的主旋律,剧本精炼,台词无废话,即使有信仰,却依然害怕死亡,《啊朋友再见》的经典旋律令无数人记住了这部电影。
展开剩余75%3.《绝唱》
世俗偏见与时代造就的爱情悲剧,阶层差异、封建专制的父亲、战争、病入膏肓的美女、至死不渝的爱情,感觉这样的剧情现在依然在无数影剧中上演,只是再不会有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少爷与平民女子的爱情,在那个年代注定以悲剧收场,战争不过是缩短了这种漫长,可以让人们将悲剧只归咎于它,最后三浦抱着百惠唱歌的画面真是令人感动。
4.《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以宏伟的时代为背景,穿插着政治,历史,战争,人性,当时上译厂的配音绝对是加分项。冉阿让当上市长后处处审慎和关心身边人的状态演的太棒了,对比他夺硬币和女孩去巴黎的状态真的太明显,善意让人际关系变得美好了。剧情虽然有些荒诞,但落脚点都是宽容与救赎,沙威的投河是我印象最深的镜头之一,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像冉阿让一样重新来过。
5.《海狼》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一群老兵的冒险军事行动,真正的无名英雄,德舰躲在葡占中立区发电报给潜艇袭击盟军的运输船只,这边正规军无法正面硬刚,不得已派出商团老兵奇袭。反法西斯无关乎年龄,老年人依旧可以为了人类正义,视死如归,老戏骨们返老还童的青春再现,格里高利派克,罗杰穆尔,大卫尼文将不甘寂寞的老兵们演的神采飞扬,阵容不弱,对许多国人来说也是历史记忆。
6.《野鹅敢死队》
不可复制的经典,不仅是电影里的演员阵容,还包括配音阵容,经典的战争大电影,敢于批评自己国家政客的冷酷无情,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剧情紧凑,节奏把握的很好,前面招募训练铺垫了快一个小时,不过好在还挺幽默,也为最后牺牲做足了情绪准备。林班尼代表着非洲民主运动自由解放斗争中理性和平的主张者,野鹅敢死队愿意帮助他这就是一个大前提。
7.《尼罗河上的惨案》
看的第一部阿加莎的作品,这种把案件利害相关人聚集到一起,分配房间,核查时间线真是开启剧本杀这种线下推理游戏的先河。看似是情杀,其实是财杀,最后一起殉情,埃及风光和配乐给这个侦探故事增色不少,波罗在分析每个人的作案动机时很精彩,成功迷惑了观众。最后破案有点突然,没有证据的情况下靠一个做不了的实验把凶手吓得自杀,这是真的惨。
8.《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慕权、拜金、激进城市化,但还残存着一些希望,和我们的八十年代很像,现在看依旧毫不过时,有点不可思议的是,竟然可以拍出这么温柔的电影,那个桥到船头自然直的人生哲理,的确是全人类共有的。摆脱了以往的条条框框,把镜头对准了莫斯科的普通居民的喜怒哀乐,生活的一地鸡毛是很有真实感的,喜欢那些带着瑕疵的小人物,塑造的有血肉。
当年内地引进最成功的8部译制片,全看过的就暴露年龄了。
发布于:天津市盛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